技術資訊
水輪機蝸殼水壓試驗時結構應力測試研究

蝸殼是水輪機重要的過流部件,它不僅承受電站運行期間的水壓力,還承受廠房上部結構傳遞的載荷。因此,必須要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才能確保電站的安全運行。

某電站1-6號水輪發(fā)電機單機容量650MW,蝸殼材料B610CF,板厚從鼻端到進口段從36-75mm逐漸加厚,進口直徑7.2m,最大設計內(nèi)水壓力為2.8MPa。通過設計計算和優(yōu)化分析,將蝸殼設計為充水保壓型。為檢驗蝸殼的整體結構強度和焊縫的焊接質(zhì)量,按照設計要求,對蝸殼進行了水壓試驗。為了解蝸殼結構在水壓試驗過程中的實際受力情況,選取1臺6號蝸殼,在蝸殼進行水壓試驗時對其進行結構應力測試。

水壓試驗應力測試成果及分析

測試儀器選擇聚航科技生產(chǎn)的JHYC靜態(tài)應變儀,儀器設置全軟件操作,多通道應變值實時顯示,數(shù)據(jù)實時保存,自動生成報表。

電阻應變片選擇

所采用的應變片為兩向直角應變片,電阻為119.5±0.1Ω,柵長*柵寬為3mm*3mm,靈敏度系數(shù)為2.08±1%。

應變片粘貼技術

將需要貼片的金屬表面打磨平整,看到金屬光澤后,用0號紗布沿應變片粘貼方向輕輕打磨成45°的交叉條紋,用脫脂棉球擦洗表面,直至脫脂棉球無污漬,表明粘貼表面符合要求。

根據(jù)受力方向在金屬表面劃線,一般采用粘貼絕緣膠布的方法,這樣既實現(xiàn)劃線的目的,還可以避免應變片的連接金屬絲與金屬表面接觸。

在應變片上涂一層薄薄膠水,按設定方向粘貼在金屬表面上,用拇指隔一層塑料薄膜,均勻地按壓應變片,擠出多余的膠水。

將應變片的連接金屬絲焊接在連接端子上,然后通過連接端子引出導線。測試其絕緣電阻達500MΩ以上后方可使用,否則應查找原因重新粘貼。

采用靜態(tài)應變儀進行測試,引出導線有20cm即可,導線越短,受外界的干擾越小。將引出導線連接到應變儀上,用軟件進行調(diào)試。

應力測點布置

為了解電站蝸殼結構在水壓試驗過程中實際受力情況,選取1臺6號蝸殼進行結構應力測試。根據(jù)蝸殼設計計算結果,選取2個斷面進行應力測試,均為結構有限元分析結果中的應力相對較大的斷面,分別為第2節(jié)進水管斷面(I-I斷面)和第1節(jié)蝸殼斷面(Ⅱ-Ⅱ斷面)。在每個斷面的頂部、腰部、過渡板上各布置1個測點,共計6個測試點,均布置在外壁上。I-I斷面測點號為1、2、3,Ⅱ-Ⅱ斷面測點號為4、5、6,其中1和4測點位于過渡板上,2、3、5、6測點位于蝸殼管節(jié)部位上。

每個測試點布置1個兩向直角應變片,分別粘貼在管壁的環(huán)向受力和水流向受力方向上,用來測試應力的變化情況。本次實驗中,粘貼應變片角度規(guī)定水流方向為0°,環(huán)向為90°。

應力測試過程

水壓試驗前的所有準備工作完成后,開始充水,當蝸殼內(nèi)注滿水,并排除蝸殼內(nèi)的空氣且水壓力為0bar時,儀器調(diào)零,然后進行升壓。升壓過程:10bar→14bar→18bar→23bar→28bar→32bar→37bar→42bar,降壓過程:42bar→37bar→32bar→28bar→23bar→18bar→14bar→10bar,每當達到規(guī)定的壓力值時,保壓5min,當達到最大壓力42bar時,保壓30min。在水壓達到每個規(guī)定的壓力值時,儀器進行讀數(shù),分析數(shù)值,并與計算值相比較,如應力值出現(xiàn)異常變化,應分析原因,采取相應措施,以達到應力測試的目的。

應力測試成果及分析

水輪機蝸殼.png

根據(jù)各斷面測點實測應力值和各測點的數(shù)據(jù)可得出以下結果:

1.當水壓力從10bar→42bar→10bar進行變化時,測點1最大主應力從22MPa→133MPa→28MPa變化,測點2最大主應力從55MPa→263MPa→58MPa變化,測點3最大主應力從59MPa→270MPa→65MPa變化,測點4最大主應力從21MPa→92MPa→17MPa變化,測點5最大主應力從61MPa→269MPa→62MPa變化,測點6最大主應力從50MPa→246MPa→53MPa變化。

以上說明,斷面各測點隨水壓力的增大而增大,應力變化與水壓力變化呈線性關系。

2.水壓力達到42bar時,測點1最大主應力為133MPa,最小主應力為69MPa,測點2最大主應力為263MPa,最小主應力為125MPa,測點3最大主應力為270MPa,最小主應力為145MPa,測點4最大主應力為92MPa,最小主應力為60MPa,測點5最大主應力為269MPa,最小主應力為133MPa,測點6最大主應力為246MPa,最小主應力為133MPa。

以上說明:內(nèi)水壓增加時,管壁環(huán)向承受拉應力,為最大主應力方向,但水流向也承受拉應力,其數(shù)值相對較小。當水壓力達到42bar時,斷面各測點所受最大主應力范圍為92-270MPa,最大應力位于第2節(jié)進水管斷面腰部測點(測點3),各測點最大應力均在安全范圍以內(nèi)。

3.當水壓力從10bar上升到42bar時,測點1應力的變化量為+111MPa,測點2應力的變化量為+208MPa,測點3應力的變化量為+211MPa,測點4應力的變化量為+71MPa,測點5應力的變化量為+208MPa,測點6應力的變化量為+196MPa。

當水壓力從42bar降低到10bar時,測點1應力的變化量為-105MPa,測點2應力的變化量為-205MPa,測點3應力的變化量為-205MPa,測點4應力的變化量為-75MPa,測點5應力的變化量為-207MPa,測點6應力的變化量為-193MPa。

以上說明:在斷面上的同一測點,水壓從10bar→42bar→10bar,應力變化量的絕對值基本相等,說明在水壓試驗過程中,應力數(shù)值的重現(xiàn)性較好,管壁所受應力無異常變化。

應力測試成果與有限元計算成果比較分析

應力測試結果中最大主應力方向為環(huán)向,因此對有限元計算的環(huán)向應力與應力測試結果中的最大主應力進行比較具有實際意義。這里僅以水壓力為42bar為例,對應力測試結果與有限元計算結果進行了比較。

假設以應力測試結果為基準,比較結果表明:當內(nèi)水壓為42bar時,實測值與計算值相對誤差范圍為5.7%-6.8%。考慮到實測過程中的測量誤差,有限元計算模型中單元劃分的多少,網(wǎng)格的細密程度以及約束的不同,都是導致實測值與計算值產(chǎn)生差別的因素,因此,應力測試結果與有限元計算結果基本吻合。

結語

1.在升壓過程中,蝸殼管壁膨脹,各測點均承受拉應力。

2.在水壓試驗過程中,各測點隨水壓力的增大而增大,隨水壓力的降低而減小,所受應力與水壓力基本呈線性關系。

3.當內(nèi)水壓增加時,蝸殼管壁環(huán)向承受拉應力,為最大主應力方向,但水流向也承受拉應力,其數(shù)值相對較小。

4.在水壓試驗過程中,應力數(shù)值的重現(xiàn)性較好,管壁所受應力無異常變化。

5.實測應力結果與有限元計算結果基本吻合。

6.當水壓力為42bar時,蝸殼所受應力在安全范圍以內(nèi)。

上一個:中低速磁浮列車動應力測試分析
下一個:抽油機改造后應力測試和振動測試研究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