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進行產品結構強度設計時,由于結構形狀和實際載荷條件的復雜性,采用常規(guī)的力學理論很難進行準確合理的計算分析。近年來,有限元分析技術在產品設計工作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,但其成本很高,又不能完全滿足要求。因為假設的簡化條件與實際情況有出入,特別是對鑄造件,其內部不可避免存在氣孔、縮松等缺陷,材料的連續(xù)性遭到破壞,應力分布與理想狀態(tài)相差甚遠,如仍用有限元分析計算會產生較大的誤差;因此,用實驗方法驗證設計計算結果非常必要。
應變電測技術是一種較好的實驗驗證方法,它利用金屬材料在受力時產生彈性變形的特性,采用電阻應變片作為傳感元件,將產品表面應變轉換成電阻的相對變化,然后用應變測量儀將電阻再轉換成電壓或電流變化,經放大、檢波、測量、記錄,最后將應變換算為直觀的應力。
應變電測技術典型應用
案例一
組合承力索座是某公司研制的新產品,材質為ZG270-500。由于它的結構、受力狀態(tài)復雜,同時鑄造工藝易形成內部缺陷,很難進行有限元分析,采用應變電測技術進行設計驗證的情況簡要如下:
首先根據經驗在組合承力索座危險斷面上選取測點,并在受力方向明確的測點上,粘貼應變片;對受力方向不明確的測點,粘貼應變花。共布置了8枚應變花和4枚應變片。
然后模擬產品的實際工況進行安裝和施加載荷,測量不同狀態(tài)下各點的應變大小,最后進行計算,將應變轉換為應力。
應力應變測試結果表明,蓋板上危險部位的實際應力值超過了允許應力。設計人員根據測試數據重新設計,加大了相關部位尺寸厚度,同時加大圓弧過渡外半徑,避免應力集中。重新進行應力應變測試,結果合格。從而大大縮短了組合承力索座研制周期,確保了使用安全。
案例二
某公司使用的銅合金套管鉸環(huán)發(fā)生質量事故后,全線三萬多套需要全部更換,可供選擇的替代產品有鍛鋼96式和鍛鋼92式。這兩種型式進行有限元分析都合格,并有自己的優(yōu)勢。到底選用哪一個是個有爭議的問題。
為了用數據驗證,對這兩種產品分別進行了應力應變測試。根據銅質實際斷裂部位及有限元分析計算結果,應力危險部位在抱箍與連接平板過渡處。為此,在兩種抱箍上布置了9枚應變花,另外在每個U型螺栓上也布置了5枚應變片。測試結果表明,96式產品各別危險部位的應力值接近允許應力值,與有限元分析結果相差較大;92式產品的安全裕度更大,應力值普遍比96式產品的小,與有限元分析結果相近,從而科學決策提供了技術依據。
案例三
定位夾環(huán)是某城市地鐵第一次使用的一種新產品,其結構小巧輕便,由于壁厚只有3mm,看起來很薄,業(yè)主有些擔心質量問題。后通過應力測試技術的驗證,結果合格。
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
測試部位的選擇
測試的主要目的是檢驗產品的最薄弱部位是否合格,若測試部位選擇不當,有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。一般是利用有限元分析結果并結合實際經驗進行選擇。
粘貼應變片
應變片粘貼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整個測試的成敗。產品表面打磨的不夠平、清洗不干凈、粘劑太多或太少、壓緊力不均勻、壓緊時間不夠等,都可能造成應變片與產品粘貼不好而在測試過程中開脫,導致失敗,必須特別注意。
常量E、μ值的選用
常量E、μ值一般設計手冊中都可以查到,作為一般測試,可以直接利用。但材料經過各種工藝加工后,性能有時會有較大的變化。因此,在進行準確地測試時,建議首先測量出產品的實際E、μ值。
結論
應變電測技術具有測量精度高、靈敏度高、數據穩(wěn)定、測量技術簡單、測量范圍大等優(yōu)點,用于產品開發(fā)設計方面具有很大的優(yōu)勢。
使用應變電測技術,對產品設計情況進行實驗驗證,可以確保產品設計更加合理、科學,避免大批量生產后造成的質量隱患。同時可以提高新產品開發(fā)進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