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咨詢熱線:18151922896
聯(lián)系電話:025-84312185
傳真:025-84312185
網址:
郵箱:juhangvsr@163.com
地址:南京市光華路156號
鉆井船是一搜綜合性工作船,主要負責海上石油鉆井和各種海上作業(yè)。因某項還上工程作業(yè)的需求,需要拆除船上原有吊車,重新安裝一臺新型吊車。為了確保船舶和設備的安全,對吊車底座及支撐結構進行了應力測試。
改造前后吊車的技術性能與測試目的
改造前吊車數(shù)據(jù):
吊桿長度:21m
起吊能力:最大幅度 21m(水平) 15t
最小幅度 3.5m(水平) 15t
改造后吊車數(shù)據(jù):
安全工作負荷:主鉤 副鉤
9t/23.5m 3t/25m
15t/15m
本次應力測試的目的是確定吊車在最危險的起吊負荷工況下,吊車基礎和支撐結構的應力和強度,并評價結構是否滿足海上安全作業(yè)的要求。
測試方案
1. 測試狀態(tài)
吊車安裝在船體左舷,吊車底座及支撐機構包括板、鋼管、工字鋼等構件,結構簡圖如圖1所示(圖1中1-4為被測桿件的編號,①-⑦為測點的編號)
在吊車最大負荷狀態(tài)下進行測試,根據(jù)新安裝的吊車的技術性能,吊車最大起吊負荷為起吊力矩2206KN.m,此時吊物重量為15t,吊臂仰角50°,吊物距吊車回轉中心線的水平距離為15m。
根據(jù)計算和受理分析可知,吊臂在以下3個方向上吊車基礎和支撐構件受力較大。
方向一:吊臂指向左舷,與x軸成180°;
方向二:吊臂指向船艏且與x軸成150°;
方向三:吊臂指向船艉且與x軸成210°。
2. 測點布置
參照有限元計算報告,在吊車有負荷時,圖中1、2、3、4號桿件上會發(fā)生危險情況,由受力分析確定處①②③④⑤⑥⑦號共7個測點,其中吊車基礎上布置5個測點,基礎下部斜支撐上布置2個測點。測點①②⑤用于測試彎曲應力,測點③④⑥⑦用于測試軸向應力。
3.測試儀器的組成
儀器采用聚航科技生產的JHYC靜態(tài)應變儀,儀器設置全軟件操作,數(shù)據(jù)可實時保存。應變片阻值為120Ω。根據(jù)測點布置和測試方案,接橋方式為測點①②⑤連接成雙臂半橋,兩個工作片互為溫度補償,其余各測點連接成單臂半橋,其中1個作為工作片,另一作溫度補償片。
4.應力測試結果分析及結論
在進行各種狀態(tài)應力測試之前,吊車按最危險負荷起吊并模擬運行,然后卸載就位于支架,測試系統(tǒng)調零。全部測試結束后,吊車仍就位于支架,并對測試系統(tǒng)進行零點校核。
按不同狀態(tài)依次進行試驗,應力測試數(shù)據(jù)分為彎曲應力和軸向應力,經疊加后各桿件的合成應力值列于表中,需要說明的是,在吊車無負荷的情況下,吊車結構自重引起的應力經過計算得出,且包含在表列應力值之內。
結果分析
從表中可以看出,在三種測試狀態(tài)下,吊臂指向左舷,與x軸成180°狀態(tài)時吊車基礎的應力值最大,最大應力值出現(xiàn)在桿件3中,其余各狀態(tài)應力值較小,但較大的應力值也出現(xiàn)在桿件3中?;A結構的最大應力值為σmax=84.8MPa。
通過與計算值對比發(fā)現(xiàn),本測試結果比計算結果普遍偏小,原因在于:
① 計算模型中,忽略了20mm厚吊車基礎圍板的影響,降低了系統(tǒng)的剛度;
② 計算過程中,計入了風力、慣性力的影響,測試時風級比計算假定要?。?/span>
③ 計算過程中引入了1.3倍的安全系數(shù),即將自重和吊物力矩放大了1.3倍,而測試時對實際力矩的應力反映,不存在放大的問題。
結論
本船吊車基礎采用D30高強度鋼,其屈服極限σs=315MPa,許用應力[σ]=315MPa,測試結果得到最大應力值為σmax=84.8MPa,許用應力值大于最大應力值,故吊車基礎和支撐結構完全滿足強度的要求。